當前,文化和科技融合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態,為文化產業的創新與升級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10月23日至24日,“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態匯”在南京舉辦,活動全程干貨滿滿,精彩紛呈。本次活動以“探索有效機制,發展新型業態”為主題,旨在持續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新趨勢、新機制、新業態,積極構建聚焦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交流、對接、交易平臺。
近年來,南京構建起完整的文化科技融合生態體系,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能,成為行業內的“領頭雁”。結合南京經驗,本次活動圍繞文化和科技融合趨勢、文化大數據、文化人工智能、遺產數字化、文博新體驗、沉浸式文旅、VR大空間、投融資、人才培養、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發展等主題開展多場研討活動。
“文化+科技”擁有無限可能
江蘇是文化科技大省,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科技崛起的時代,5G、云計算、VR、3D/4D傳感、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迭出,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為文化內容生產、表現方式和消費場景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文化從多個維度融入各領域的生產創造中,為科技創新提供了靈感,誕生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文化消費新產品、新業態。從沉浸式文化產業的前沿探索,到典型應用場景的生動展示,再到產業鏈對接的精準高效,大會以實際行動闡釋了“文化+科技”的無限可能,也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能。
在活動的重要環節“文化和科技融合趨勢匯”上,一批引領潮流的文化科技融合企業攜其前沿成果閃亮登場。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谷平以《文都數字云平臺——城市文化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南京探索》為題,系統分享了南京文投自2022年3月積極踐行“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以來,按照“城市為體、數據為基、場景為王、生態為根、產業為要”的建設主路徑,研發城市文化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推出南京文都數字云平臺、“攬博南京”、大報恩寺元宇宙博物館、文都基因計劃等文化科技融合系列成果。
會上,“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優秀產品”正式公布,可靈AI大模型、中影CINITY高新技術格式電影系統、藝術家藝術數字文獻系統等相關產品獲評優秀產品。
未來,文化和科技融合道路將更加寬廣,機遇與挑戰并存。南京作為文化重鎮與科技創新高地,將繼續引領潮流,深化文化與科技雙向賦能,探索更多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
實現從數據到智慧的跨越
文化大數據作為新時代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之一,不僅為數字文化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和創新動力,也為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市場環境。
在“文化大數據文化大模型業態匯”上,數百名行業專家與細分領域知名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文化數據要素化、數據流通與文化數據交易等趨勢熱點,分享示范案例與前沿應用場景,搭建專業、開放的產業生態平臺,促進數據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進一步激活和釋放文化大數據價值,為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
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高效挖掘文化數據要素價值,賦能城市文化建設?南京文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谷平在“文化大數據與數據要素”專場活動中介紹了南京文投集團在文化數字化方面的探索與實踐。近年來,南京文投集團不斷發力,與南京市博物總館推出了國內首個紅樓夢主題的沉浸式展演空間,邀請了國內外青年藝術家組建了創作班,在多感官沉浸的體驗場景中植入行進式、近距離的觀影互動。
為擦亮“文化遺產”這張每個城市獨一無二的文化名片,去年,南京文投集團復原了大報恩寺的明代古塔,游客可以通過全息交互、VR體驗、知識圖譜等方式走進數字寶塔的孿生空間,了解天下第一塔的歷史故事。在浦口,南京文投集團以數字內容結合光影藝術為南京的百年老火車站量身定制了敘事場景,每當夜晚降臨時,百年老火車站都會亮相,個體記憶、文化記憶、時代記憶和民族記憶四個篇章逐一展開。此外,南京文投集團依托長江地標數據為基礎進行創作,以建筑為載體,讓市民和游客在亦真亦幻的行進式光影互動中,開啟一場百年的時光旅程。
活動現場發布的“靈境·2024 文化大數據優秀案例”,涵蓋了文化數據創新應用的多個領域,這些案例以其創新性、實用性和示范性,為行業樹立了標桿典范,引領著文化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方向。
在AIGC時代,大模型正引領文化行業變革,但同時也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參會嘉賓們一致認為,大模型技術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創新成果,正在深刻改變文化行業的生態格局,提升了文化內容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未來,面對數據安全、倫理道德、人才短缺等挑戰,需要加強行業自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以確保大模型技術在文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共同開創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打造“有看頭的文博場景”
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遺產數字化文博新體驗業態匯”召開。活動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賦能文博”為主題,聚焦如何進一步推進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打造“有看頭的文博場景”。
據悉,活動所在的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是南京文投集團承擔的南京市首個重大攻關項目。歷經三年考古、三年規劃、三年建設,2015年大報恩寺一期建成,并對社會開放。10年來,累計服務游客超千萬人次,在文博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充分挖掘文博場館的空間和時間,南京文投集團與南京市博物總館合作,在瞻園打造首個沉浸式夜間演出,將傳統戲曲、園林美景和民俗巧妙結合,目前已經成為南京市夜間旅游的一張閃亮名片。
本次大會揭曉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數字化優秀案例”“文博創新賦能優秀案例”,授予在文博領域創新實踐中表現卓越的單位。這些案例不僅展現了文博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創新精神,也體現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巨大潛力。
大會還發布了一項重要計劃——“鴻圖計劃:文都基金博物館精品展覽專項計劃”。南京市文投股權投資公司總經理金龍介紹了“鴻圖計劃”的設立和運作情況,它將積極推動中國博物館市場化精品展覽的發展。同時,南京文投集團還將通過旗下設計廊給予展覽文創產品研發宣傳支持,蘇州和云觀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展覽AR賦能,并進一步延伸到博物館研學活動、數實融合展演等方面。他邀請有志于開拓、打造創新精品展覽的伙伴加入“鴻圖計劃”,共同開創文博新業態發展的新篇章。
此前,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舉辦,南京文投集團、蘇州和云觀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共同啟動成立“博物館創新賦能產業聯盟”。聯盟聚焦行業前沿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構建高層次、高質量合作平臺,為文博事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本次活動中,新一批的聯盟企業加入,共建文博產業生態,共同建構文博行業新質生產力示范項目。
引領文旅消費新潮流
以“趁勢而行 浸無止境”為主題,聚焦沉浸式演藝、線下大空間、沉浸式展覽展示三大行業細分領域,“2024沉浸式文旅VR大空間業態匯”舉辦,眾多沉浸產業的優秀項目代表、專家學者、投資機構、創意機構以及科技裝備企業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討產業創新發展路徑。
近年來,“沉浸體驗”與“場景化消費”作為文旅產業的典型特征,在驅動文化消費中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勢能,在中國市場擁有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當下,人們已不再滿足于“打卡式”旅游,更希望增強與景點間的互動,親身“浸入”環境里。
如何打造能抓住游客注意力和情緒的沉浸式文旅項目?會上,中國旅游研究院首席戰略研究員、政策與科教研究所所長宋子千分析,要打造有差異化的、令人身心愉悅的、豐富到“眼花繚亂”的場景,營造有參與感的氛圍,增加場景與游客的互動,并講好場景中的故事。
為深入挖掘和展示優秀實踐成果,進一步推動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態大會組委會、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沉浸式文旅產業專業委員會圍繞項目特色、技術展現、市場表現、用戶反饋等維度,評選并發布“靈境·2024沉浸式演藝項目優秀案例”“靈境·2024線下大空間項目優秀案例”以及“靈境·2024沉浸式展覽展示項目優秀案例”。這些優秀案例通過沉浸式的表達,充分發掘文化旅游資源,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呈現新風貌。5G、超高清、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術的深度應用,正在不斷豐富沉浸式體驗型文旅產品與內容。
“沉浸式文旅VR大空間業態匯”作為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的年度標桿盛會,致力于持續強化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與深度交流,積極引領行業同仁共同探索沉浸產業未來發展的創新路徑,為沉浸產業的持續蓬勃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態匯”舉辦期間,“文化和科技融合人才匯”“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匯”“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博匯”“文化和科技融合投資匯”等主題活動相繼舉辦,分享先進經驗,共謀創新發展。這一系列活動在探索文化科技融合有效機制中展現了文旅產業廣闊的發展前景,推動了文化產業的深層次變革。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