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項目更新、服務更周、保障更全,運動會歷久彌新,講述恒久主題——
運動會的“變”與“不變”
11月22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三亞開幕。這場民族團結的盛會和群眾體育的盛會,在歲月的長河中既有著一脈相承的堅守,又呈現出與時俱進的變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出新貢獻。
與時俱進的項目創新
10月27日,攀椰競速項目封閉訓練場內,運動員一個箭步躍起,雙手緊抱樹干、雙腿用力一蹬,整個身體便開始向上攀爬,每一次沉穩有力的抓握、每一次靈巧有方的蹬腿,都朝著“椰樹之巔”前進。
抵達三亞訓練場地已有一周,海南代表隊隊員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封閉式訓練。“這是攀椰競速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首秀’,我們要力爭以完美狀態展現海南風采。”攀椰競速海南代表隊項目負責人表示。
集趣味性、娛樂性和競技性于一體的攀椰競速,具有鮮明的海南地域特色,在本屆運動會上首次被列為競賽項目。
對攀椰競速項目的“納新”,是運動會不斷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各族群眾實際需求,與時俱進的最好例證。走過了70年歷史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并非一成不變:第二屆起將射箭列為競賽項目、第四屆首次將龍舟列為競賽項目、第九屆新增獨竹漂……
運動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攀椰競速與海南人的生活淵源深厚,體現了力爭上游、奮斗不息的精神,傳統體育活動背后,展現的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豐富、博大和厚重。運動會如同一座橋梁,搭建起各族文化大匯聚、大展示的平臺,在聯結各族群眾深厚感情的同時,也讓大家的心貼得更近,手牽得更緊。
不斷發展的賽事服務
“比賽場地非常漂亮,保障和服務熱情周到。”10月27日,首次到訪三亞的湖南代表隊相關負責人感慨,三亞城市環境美、市民親和友善、賽事組織井然有序,讓運動員們在生活和訓練中都倍感安心。
從首屆運動會僅有13個民族的395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到如今參賽人數近萬人,競賽和表演項目也從最初的5個和3個發展到18個和三大類,運動會已成為各民族廣泛參與、大團圓的體育盛會。
為此,海南爭分奪秒、全力以赴。三亞精心謀劃,出臺多達124項針對運動會的分項政策與管理辦法,有條不紊地推進627項總體工作計劃。各界皆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投身籌備工作。
目前,運動會所有場館場地的改造工程、賽事信息系統開發工作均已完成,并順利通過驗收;21家保障酒店的9200間客房均達到入住標準,1155輛車輛可提供快捷、智能的交通服務,確保參會人員的“住”與“行”保障無憂。
在10月25日舉行的運動會競賽板塊第一次合成演練中,運動會現場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演練中發現的問題,運動會將做實做細各項籌備工作,確保舉辦一屆成功、圓滿、精彩的民族體育盛會。
借賽會東風,三亞將辦賽、惠民、營城有機結合,高標準大力實施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城市“顏值”不斷攀升,“美麗三亞越發‘綠色’了”是參賽人員一致的感受,“家門前變漂亮了” 是市民們共同的心聲。
不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嘿呦,力量!嘿呦,速度!嘿呦,拉起!”近日,備賽運動會的海南男子龍舟隊在號子聲里動作整齊劃一。
“22名劃手、一名鼓手、一名舵手和兩名替補隊員,來自黎族、苗族、壯族等多個民族。”運動會海南代表隊水上運動項目教練員王云富說,隊員們來自不同民族和地區,經過數月的訓練磨合,大家的友誼逐漸加深,競技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微小的交融,折射出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認同。
自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舉辦至今,深深植根于其中的民族情懷始終未變。運動會是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臺,每一個項目背后都承載著獨特的人文故事;激烈的賽事比拼之外,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運動會的重要意義。
以各放異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載體,運動會通過體育文化交流,讓各族同胞相識相知、相交相融,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民族團結、展示民族風采,不斷豐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內涵。
在“平等、團結、拼搏、奮進”的宗旨下,運動會不斷突出展現各民族文化瑰寶的特性,甚至不設金銀銅牌、改設一二三等獎,讓競技場進一步成為各民族“走秀”的舞臺,用競賽展現各民族生活、勞動的技能和智慧,講述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