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于古老的東方大國,“一片神奇的葉子”在時間的長河中歷久彌香,以沉淀了數千年的飲茶智慧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5月26日,《跟著古人學品茶:中國最美茶詩》作者楊多杰來到鐘書閣綠地繽紛城店,與讀者共話茶湯的“味外之味”,分享古代文人雅士的茶思茶事。
《跟著古人學品茶:中國最美茶詩》是茶文化學者楊多杰結合多年茶詩研究及教學經驗,對蘊藏于茶詩中的茶之由來、茶之講究、茶之品格的全面解讀,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從種茶到茶碾、茶硙等碎茶方式,再到焙茶、煎茶、點茶等不同朝代的各色制茶技法,一杯茶湯誕生過程中的種種工藝,盡顯于茶詩之中。宮廷茶宴、禪院茶會、茶百戲等茶事情景,“貴潔不貴華”的茶盞燒制及遴選標準,包括茶農貿易之細節,也經由茶詩再現。
書中精選白居易、蘇軾、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文徵明等無數愛茶人創作的四十余首茶詩,展開詳細釋讀,并輔以注音、字帖的形式,力求幫助讀者全方位了解中國茶文化。
活動中,楊多杰細致解答了讀者關于茶詩與品茗的疑問,給茶友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茶文化課。談及從茶詩的角度挖掘茶文化之初衷時,楊多杰表示:“同為中國千年茶文化的承載者,較之茶書,茶詩擁有更龐大的體量與更豐富的內容,可謂中國茶文化的‘敦煌藏經洞’。茶詩不僅有資料性,更有藝術性。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在組織參與茶事活動的同時,也用詩歌書寫著飲茶生活的感受與見聞。希望這本書帶領讀者從誦讀茶詩出發,先享受一番茶詩的韻律之美,再在了解詩人生平及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細細品味詩人手中那一杯茶湯,學會制茶、泡茶、品茶、懂茶,讓各位愛茶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如今,愛茶人論茶時,常常提及“茶道”二字。茶道起源于我國,并以其廣泛的影響力傳遍九州四海。楊多杰從茶詩出發,為讀者介紹何為茶道,以及中國茶道是如何傳到日本并衍生出日本茶道的。“我國最早提及茶道的詩歌,是唐代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我國茶道還有‘客來奉茶’的講究,南宋杜耒的《寒夜》便是一個典例。由于古時通信不便,古人尤其珍惜好友的每一次來訪,表達這份驚喜之情的便是主人為客人奉上的一杯茶湯了。因此,客來奉茶是最走心的茶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茶文化中有名為‘一期一會’的理念。此處的‘期’指的是一生的時間,而‘會’指的是相會。可見一期一會也好,客來奉茶也罷,無不是對人與人相遇之不易的感慨,是中日兩國茶文化在待人之道上的共識。”
論及對茶詩研究及茶文化傳承的未來,楊多杰感慨:“說起茶詩研究,‘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雖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但現今的‘茶非遺’項目較偏重于‘制茶’內容的表述與保護,而在種茶、采茶、碎茶、茶盞等與制茶相輔相成的其他工藝上仍存在不少研究空白,亟待更多茶學工作者補足。中國茶文化知識寶庫——茶詩,如明代高啟的《采茶詞》、北宋黃庭堅的《雙井茶送子瞻》等詩均能為這些研究提供史料支撐。”
楊多杰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寫作讓更多讀者了解中國歷代茶詩背后的故事,因此更加喜愛中國茶文化,將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下去。“同時,我也將緊跟時代潮流,繼續借助互聯網形式傳播茶文化,讓這片‘東方的神奇樹葉’中蘊含的中國智慧走進人們的生活,在當今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