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日前,北京市印發《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到2025年,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產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全市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
帶動醫療健康等四類優勢產品發展
《方案》提出,要建設高端引領,聚焦發展機器人“1+4”產品體系。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其中“1”是指要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方案》支持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展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關鍵零部件攻關和工程化,加快建設北京市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爭創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以人形機器人小批量生產和應用為目標,打造通用智能底層軟件及接口、通用硬件開發配套設施等基礎條件,集中突破人形機器人通用原型機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關鍵技術,大力推動開源控制系統、開源芯片、開源仿真軟件等研制和應用。
“4”是指鞏固提升醫療健康、協作、特種、物流四類機器人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方案》提出,醫療健康機器人領域,面向行業前沿和醫療應用需求,提升手術機器人全流程手術輔助能力;發揮首都醫工協同優勢,優化醫療器械注冊和衛健醫保政策,加大臨床應用推廣力度。協作機器人領域,突破整機輕量化、視覺增強、力感知、柔順控制、自學習等關鍵技術,提升整機荷載能力,發展自適應協作機器人;開展復雜任務執行算法和末端執行器技術攻關,推動多自由度協作機器人智能化、柔性化發展。特種機器人領域,提高消防、安防與救援機器人等產品穩定性、可靠性,優化產品設計和加工工藝,降低綜合成本。物流機器人領域,提升導航和運行精度,推動智能倉儲物流機器人迭代升級,開發重載移動機器人,優化物流機器人應用環境。
面向醫療、制造、養老等領域
實施百種應用場景示范工程
為拓展機器人應用場景,《方案》提出,要面向醫療、制造、建筑、商貿物流、養老、應急、農業等領域重點需求,實施百種應用場景示范工程,開展一批“機器人+”應用示范,加快形成標志性場景、標志性服務、標志性模式和標志性業態。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方案》提出,要發展“機器人+”體驗模式、“機器人+”定制模式和“機器人+”推廣模式。其中,“機器人+”體驗模式主要面向醫療健康、智慧養老、安全應急等場景需求,支持用戶聯合企業建設“機器人+”應用體驗中心,打造機器人創新應用“樣板間”,擴大產品消費和應用;“機器人+”定制模式,聚焦制造、商貿物流、農業等特定場景需求,支持用戶與企業組建應用創新聯合體,研制面向典型應用場景的創新產品、系統解決方案,實施一批重大應用示范項目;“機器人+”推廣模式,是整合機器人企業、用戶、行業組織等多方資源,匯集各領域終端用戶需求,開展常態化線上對接服務,促進機器人應用落地。
加快建設開放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
完善機器人產業發展生態
為更好推動產業發展,《方案》提出要創新服務,深入完善機器人產業發展生態。圍繞機器人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等產業環節,加快建設一批開放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機器人產業要素配置水平,建立“資源統籌—創新協同—環境優化”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一是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方案》提出,建設機器人產業協同創新載體。推動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做優做強,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組建產學研用聯合體。提升北京市醫療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運營服務水平,發揮醫療器械委托研發加工平臺作用,推動創新成果快速轉化。建設機器人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平臺。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機器人中試驗證平臺,提供中試熟化、工程開發、樣品試制、數據模擬、場景應用、工藝改進等服務,滿足樣機及小批量生產的設計加工需求。
二是要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方案》提出,要培育機器人優質企業。聚焦醫療健康、協作、物流機器人等領域,支持頭部企業做大做強,引進1至2家國際一流的機器人整機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打造規模化產業集群。培育機器人新興業態。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拓展業務模式,面向全國市場開展機器人融資租賃業務。推動企業拓展維修保養、二手交易與再制造等機器人后市場服務,鼓勵企業提供機器人信息服務、遠程運行維護等衍生服務,培育機器人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