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后一個清明祭掃小高峰剛剛過去,殯葬產業也正在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和變化。北京商報記者在過去一周內走訪包括太子峪陵園、福田公墓等在內的多家公墓發現,數字科技正逐漸應用于殯葬產業的各個環節之中,其中數字墓位作為殯葬新產品已有消費者買單。北京首批數字墓位正式售賣后,上線3個月以來銷售超過293套。3萬-10萬元的售賣價格能否替代傳統實體墓位?誰又是首批買單者?他們為何會在傳統墓地與海葬等普惠殯葬形式中選擇數字殯葬?試點3個月,數字殯葬的接受程度如何?
3個月賣出293套
這個清明假期,李林提前線上預約了檔期,來到了位于太子峪九禮數字墓園,跟安葬在這里數字墓地的妻子聊聊天。
當李林走進三面擺放數字墓位的靜室,入室門隨即關閉。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屬于妻子的數字墓位徐徐落下,李林妻子的骨灰盒呈現出來。同時,三面墻壁開始化身電子屏,循環播放愛人的照片和一些視頻畫面等數字影像,李林坐在地上的蒲團上,開始望著妻子的墓位聊起天來。
在隨后的1個小時里,靜室成為了只屬于李林和妻子之間回憶的空間,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妻子生前的影像片段,讓李林想起過往的許多快樂時光。
盡管妻子離世已有月余,但李林仍未從失去摯愛的悲痛中走出來。考慮到家庭的實際情況和妻子的遺愿偏好,李林沒有選擇“入土為安”的傳統墓地。
“我不喜歡那些在戶外的傳統殯葬,特別是冷冰冰的墓碑。”李林回憶。當初舉辦數字葬禮時,工作人員制作了妻子的生前微電影,甚至還讓自己看到了妻子的數字影像。葬禮的時候女婿來不及回國,他通過遠程方式全程線上參加了葬禮。“她生前愛干凈,不喜歡風吹日曬。數字墓位就放在室內,看到的第一眼就覺得妻子會喜歡這樣的環境。”
盡管被叫作數字殯葬,但并非無法存放骨灰盒。以李林妻子所安葬的太子峪陵園內數字墓園為例,一間18平方米的靜室中,三面被信息屏所環繞,這三面大信息屏又是由152個電子化墓碑組成,每個墓碑屏的背后都是一個立體化存放骨灰盒的墓穴。
每個祭祀的家屬走進親人所在的靜室中,便會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完成上述李林祭掃妻子的全過程。
從傳統形式的墓碑到可視化的數字墓位,包括李林在內的第一批群眾開始體驗這種新殯葬服務的全流程。據了解,目前北京首批已有5家數字科技殯葬試點項目,分別是太子峪陵園、福田公墓、外僑公墓、溫泉墓園和通惠陵園。這些公墓里的“數字墓園”從2023年1月起正式運營,截至3月底,數字墓位共計銷售293套,安葬208套,預約祭掃81次。
“暫存于此”
40歲的王宇去年父親病逝,他將父親的骨灰盒在殯儀館寄存了半年,轉眼就到了要把骨灰從殯儀館轉出的時間點。
“我是丁克家庭,我和妻子也早就簽訂了遺體捐贈協議,所以對于我父母的身后事,我們全家人早有共識,他們在百年之后會選擇海葬或者生態葬,只是我母親非常希望可以在自己走后再和父親一起海葬,所以暫時還是給我父親尋找一塊合適的墓地。”
王宇父親走的時候年僅73歲,而王宇母親的身體依舊健朗,但老倆口一起海葬是王宇母親最大的心愿。為此,王宇輾轉于北京的多個墓園,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長期存放父親骨灰的地方。
“傳統的墓地肯定是不考慮了,現在最便宜的也要14萬-15萬元,對我這種不知道要存多久的來說不合適。原本我想考慮那種戶外的骨灰墻,但是一想到風吹日曬的,不知道父親的骨灰盒過個10-20年會怎么樣。”
作為老北京人,王宇的長輩親戚大部分安葬在位于豐臺區的太子峪陵園。一次家庭祭掃,王宇在太子峪陵園里遇到了正在推廣“數字墓園”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給我詳細介紹了數字墓位,室內封閉私密的存放空間也打消了我此前的顧慮。回去和母親一商量,就花6.8萬元定了一個雙穴墓位。”
王宇計劃在這個4月里,將父親的骨灰盒放進數字墓園。“雖然我還沒開始體驗后續服務,但從他們的預約流程和私密空間來看,很符合我們家庭的需求。等我母親去世之后,我會從數字墓園里拿出父親的骨灰盒,讓他們一起海葬。”
從0.8平方米到0.1平方米
表面上看,數字殯葬是在滿足傳統殯葬功能性需求之上,提供給家屬的新選擇。但數字殯葬出現的背后,是傳統墓位資源和惠民殯葬之間的矛盾現狀。
殯葬上市公司福成股份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其殯葬業收入始終保持高毛利率狀態,過去五年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80%以上。2022年,另一家殯葬行業上市公司福壽園每塊經營性墓穴的平均價格達到11.79萬元,同比上漲6.4%,而福成股份2022年的墓穴價格雖然較2021年有所下降,但從過去八年來看,其墓穴價格上漲幅度也超過50%。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走訪北京多家經營性公墓了解到,目前北京的公墓售價在14萬-35萬元不等,但這些公墓每年釋放出來的墓位數量有定額,甚至有些公墓已經不再對社會大眾提供墓位售賣服務。
反觀數字殯葬,北京商報記者盤點目前北京運營的數字殯葬企業,目前已經公開售賣的數字墓位,價格大多在3萬-10萬元之間,同樣是20年租期,在數字墓位上同樣可放置雙穴骨灰盒。按照政策要求,一座傳統墓地的占地面積控制在0.8平方米之內,一畝地的墓碑安放量在200座左右。而以太子峪陵園內的數字墓園為例,18平方米可以做152座數字墓位,每個墓位占地基本只有0.1平方米。
從購買數字墓位的家屬滿意度來看,大眾對于數字墓位的接受程度可能比預期的要高。“從我們的市場調研情況來看,中老年人對數字殯葬的接受程度是超出我們預期的,我們的家屬客戶群不只有30多歲的中年人,也有70多歲的老人。”翁曉慧是北京九禮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她所在的公司正是目前北京5家數字墓園的合作運營方。
“我們希望更好地向家屬提供安葬后的祭祀紀念服務,包括沉浸式追思會、周年祭禮和祭祀五福以及數字生命紀念館等服務。”在翁曉慧看來,相比傳統墓地,數字科技殯葬的實體墓位占地面積小,對于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同時又面臨著土地資源極為稀缺的北京,數字殯葬節地化、集約化特點鮮明;同時數字墓位和傳統墓位同樣提供免費和收費的代客祭掃項目,價格在0-990元不等。而儀式形式則納入了直播觀禮、元宇宙共祭等新型的技術形式。
折中選擇
雖然3萬-10萬元的數字墓位相對于傳統墓地來說,具有性價比優勢。但相對于海葬、樹葬等更惠民甚至免費的殯葬形式,并不是最有性價比的殯葬選擇,但卻是一個經濟賬與心理賬雙契合的產物,成為了現存殯葬形式外的新選擇。
北京市民政局的殯葬惠民政策顯示,選擇骨灰海葬、自然葬的本市戶籍市民可以實現全流程零消費,包括免費享受遺體接運、遺體冷藏、遺體整容、遺體告別、遺體火化、骨灰寄存6項殯儀服務,免費享受骨灰海葬、自然葬全程安葬服務。不僅是北京,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建立了惠民殯葬政策,通過減免費用或發放補貼的形式提供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及綠色生態葬等基本服務。
給父親選擇了數字墓位的劉娜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父親的離開比較突然,傳統的墓位要不就是要等,要不就是價格高,但是選擇生態葬的話,每年只能參加清明共祭儀式,沒有單獨的祭祀環節,我很想每年帶著孩子來看看爺爺,數字墓位算是一個折中的選擇。”
包括李林在內的多位家屬也直言,“能存放骨灰盒”是他們選擇數字殯葬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正因如此,數字殯葬成為了自然葬和傳統葬之外,提供給公眾的一個新增選項。但數字殯葬的推廣和普及同樣面臨著諸多實際的困難。翁曉慧坦言,“讓公眾對數字殯葬認可并接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中,專業人才培養就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這個領域太新了,催生了很多新職業。目前全國范圍內能夠展開相關專業建設的職業院校也較少,如果專業人才的供給不能及時跟上,將會制約數字殯葬的普及和發展。”據翁曉慧介紹,數字殯葬下的新職業包括數字生命規劃師來提供安葬流程咨詢和指導,數字生命整理師提供逝者的音視頻資料整理,數字生命禮儀師負責在追思環節引導家屬體驗精神傳承。
翁曉慧給北京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太子峪陵園的80多個數字墓位由10人運營團隊打理,從家屬滿意度來說,理想的服務配比是1:8,“后期有新的數字殯葬墓園落地,則需要更多人才的引入。如果能有更多職業學校開展相關專業合作共建,將極大緩解我們的人才壓力”。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