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賦能,充電基礎設施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加快。近日,能鏈智電推出一款自主研發的充電機器人,提供自動尋車、智能充電、自動結算等功能,智能化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伴隨技術進步及政策支持,充電機器人將加快落地應用,未來新能源車主除了充電和換電模式外,還可以選擇充電機器人隨時隨地補能。“車找樁”向“樁找車”模式轉變,將緩解“續航焦慮”,提升充電效率。
豐富補能生態
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充電樁數持續攀升但充電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仍是遭到詬病的主要問題。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公共充電樁179.7萬臺,車樁比為7.3:1。
車樁比結構失衡,車主補能受到困擾。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新能源電動汽車消費與公共充電樁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充電樁站點少、不好找、數量少是新能源汽車充電的主要痛點。
供需矛盾直接影響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體驗。根據《2022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調查結果,油車和充滿電占位、充電網絡覆蓋度低、充電樁缺少維護、充電車位環境臟亂差、缺少配套設施等問題比較突出。
而充電基礎設施投建存在諸多掣肘,沒有固定車位、場地限制、電容量不夠、小區或物業不允許等因素限制了充電樁安裝。
近年來,補能領域興起一股新勢力——充電機器人。在能鏈智電推出充電機器人前,不少國內外知名企業看好這一領域并提前布局。
國際上,EV Safe Charge展示了Ziggy;三星旗下公司EVAR研發了Parky;大眾發布了移動充電概念機器人Mobiler Laderoboter;特斯拉此前亮相了Snake充電機器人。國內亦不乏參與者,一汽紅旗研制了可移動智能充電柜機器人;遠景科技推出摩奇充電機器人。
數智化充電拓寬應用場景
充電機器人匯集多項先進技術,能鏈智電介紹,其推出的充電機器人融合了深度學習、5G與V2X、SLAM等底層技術,具備一鍵下單、自動尋車、精準停靠、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自動駛離、自動歸位補能、防水防震等功能和服務。
智能化的充電服務為車主省去尋找充電樁的麻煩,并減少排隊等候時間,體驗更加便捷的充電服務。具體來看,自動充電機器人平臺可以通過API接口與車載系統實現底層數據全面打通,實時監測車輛的電量使用情況,當發現電量不足時,充電機器人會開啟自動尋車功能,并完成充電。
充電機器人便捷靈活的使用特點拓展了多元化補能場景。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看來,充電機器人可以應用于地下停車場、高速公路和港口物流園區三類場景。
不少地下停車場出于消防安全或是消防要求等考慮,無法安裝充電樁,而充電機器人或許能夠彌補此類遺憾。隨著智能網聯普及度越來越高,尤其是新能源汽車,L2及L2以上的輔助駕駛比較普遍,部分車型甚至擁有自動泊車等功能。在此背景下,地下停車場可以實現“樁找車”功能,即利用充電機器人主動找車充電。
當下高速公路充電難題備受詬病,每到節假日便涌現潮汐車流,臨時充電需求集中爆發,不少新能源車主抱怨“一樁難求”,難以隨心所欲地跨城出行。而移動充電機器人上崗,則可以緩解車主的補能焦慮。
另外,港口物流園區的重卡是充電多為臨時性,周期性或者突發性需求,建設永久性的基礎設施充電或換電設備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移動充電機器人補能可以成為替補方案。
商業化前景廣闊
與目前的充換電模式相比,充電機器人不僅占地面積較小,而且在選址方面更具優勢。充電樁通常對占地面積、配電要求和電網壓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充電機器人則突破了固定場地限制,靈活自由移動,拓寬了充電網絡的布局空間,用戶有望實現隨時隨地補能。
此外,充電機器人除了提供補能服務,同時具備儲能功能,可以通過用電削峰填谷,避開城市用電高峰,從而減輕電力系統運行負擔。未來隨著無人駕駛技術日益成熟,與充電機器人更好地融合,提供數字化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充電場站將釋放更大的商業價值。
政策也在推動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以產業園區、大型公共建筑為重點,以提高終端能源利用效能為目標,推進多能互補集成供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水平。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