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分,中國藍莓市場進入“云南時間”。
上午十點半,蒙自的晨曦之中,一輛輛白色的冷鏈車從云南紅河藍莓示范區駛出。
今天的第一批“藍莓貨車”出發了。車倉里滿載著采摘好的1.2噸云南藍莓。三個小時后,它們將抵達昆明機場,再經由空運送往各個城市,等待被消費者的訂單喚醒。
在示范區的種植大棚內,綠葉掩映間,一顆顆黑珍珠掛滿枝頭,采摘人員正忙碌著把成熟的藍莓果采摘裝運,這里的藍莓采摘季從11月陸續開始到第二年6月結束,而這正是進口與國產其他產區藍莓的上市空窗期。
上市時間的差異化,使得云南藍莓找到了打響名氣的支點,在給予消費者一份初春獨有的清甜滋味時,也為當地農民開辟出一條新的致富之路。
“現在我們村幾乎家家都去藍莓基地干活,采摘季按量計工資,手腳靈活的話一月掙八九千元,多的時候超一萬元,是以前的4倍”,村民鄒先亮很滿足,藍莓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2020年,鄒先亮在自家的小院蓋起一座二層的小洋樓,加上裝修,一共花了近20萬,家里多了一輛20多萬的小轎車,農閑的時候,全家人喜歡各地走走看看。
手里有錢了,日子富足了,村民笑意盈盈。小小藍莓果輻射帶動周邊7、8個鄉鎮,近29個村子的村民就業增收。
數據顯示,2021年京東生鮮藍莓銷售額破億,其中70%的藍莓來自云南。如今,當地的農民們不用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靠著家門口的一顆顆藍莓果,就能過上好日子。
暖陽和春雨中,藍莓的芬芳伴隨著紅河水奔騰,一個關于鄉村奔富的故事,由此開始。
“中國”藍莓受青睞 擦亮蒙自水果“新名片”
面對鏡頭,90后的藍莓種植專家馬賽顯得儒雅、溫和。
他來自南美洲秘魯,是秘魯華人移民第四代,祖籍廣東。2018年,馬賽來到云南紅河藍莓示范區擔任農業工程師。他管理著一萬畝藍莓地,手下有一支上百人的專業團隊,被當地人稱為“珍珠騎士”。
三月里的采摘旺季,馬賽每天都穿梭在園區里,指導大家做蔬果、采摘工作。“花枝長短不一,坐果太密,都會影響藍莓的口感和品質,需要靠人工修剪。”
在馬賽眼里,蒙自是一片寶地。這里日照充足,年溫差小、晝夜溫差大,既沒有凍害,又能滿足花芽春化所需的低溫條件,是種植山地藍莓的理想區域。
同時,蒙自的短板也十分明顯:當地多山,存在結構性缺水,農戶種植技術落后,而且地處邊境,交通閉塞,農作物缺乏好的銷售渠道。
作為探路者,總是需要更多的勇氣。來到蒙自后,馬賽開始大展拳腳,他不斷從技術管理、效率優化、果實試驗等方面深化研究成果,將新技術和新品種應用到園區,幫助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馬賽管理的藍莓生產線具備GLOBAL GAP國際認證,對藍莓的生長環境和生產環節有著極其嚴苛的標準。
“包括農藥的使用,對人的防護,都是要考察的。”馬賽補充道,“必須要保證我們對工人、客戶都負責,賣的是安全食品”。
在紅河藍莓示范區,藍莓采用全基質栽培,配好比例的水肥從遠端管道被輸送進基質中,并且隨著藍莓不同的生產階段精確調節肥料中的元素,加上更先進的大棚技術,產量是傳統大田種植的3-4倍。
除了種植技術上的革新,馬賽他們還嘗試讓藍莓的口感更佳“本土化”“接地氣”。
他回憶,2013、2014年時,他嘗到的國產藍莓大都是國外的品種,口感是偏酸的,甜味偏淡,并且最大只能達到現在普通果的標準。
“來到中國之后,我們發現口感偏甜、個頭更大的藍莓更受消費者歡迎,于是基于市場需求改良了原產于秘魯的品種。”
現在,園區種植的佳沃山地藍莓,擁有更甜、更脆,更大的明顯優勢,其中最大的藍莓果徑超20+mm。差不多同一元硬幣那么大。
經歷過技術和品種的更新之后,云南藍莓似乎比過去都更接近“現代農業”模式——更少人工干預、更標準化的種植模式、更大的規模和產量,而這些紛紛指向更高的收益。
此前,國產藍莓種植基地主要在遼寧、山東、湖北等傳統種植區,在云南種植藍莓的農戶和企業少之又少。
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扎根云南。2021年,云南全省藍莓種植面積約10萬畝,產量約4.5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排全國第6位,僅蒙自就建成6000余畝現代化基質藍莓基地,年藍莓銷售額達4億元。
伴隨云南藍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每天都有數萬藍莓訂單從京東發往全國各地。基于京東成熟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以及覆蓋全國300余個城市的配送網絡,云南藍莓通江達海,南下北上,讓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地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千里之外的新鮮風味。
繼石榴、枇杷后,云南藍莓成為蒙自的另一張“水果名片”。
收入翻4倍 閃耀“致富果”映畫出農人笑容
人間三月天,是花果的盛宴。眼下,云南紅河藍莓示范區里,一簇簇藍莓掛滿枝頭,與綠枝交相輝映,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極了閃著光的“黑珍珠”。
鄒先亮正在大棚里分揀藍莓,他戴著指套,小心翼翼的拿起一顆藍莓,再輕輕放進旁邊的一個小漏篩子里,哧溜一下,光澤飽滿的藍莓,就從篩子中間“穿”了過去。
“肉眼不能精準判斷藍莓是否合格,只有能漏過篩子的,才算是合格藍莓。”他自信的解釋。
鄒先亮是蒙自市草壩鎮就能村的村民,在來到園區工作前,他們一家都是靠種玉米、蠶豆為生,每月僅賺2000-3000元。“這還是降雨正常的情況,老天不爭氣的時候,可以說是顆粒無收。”
馬賽記得,2018年他剛去種植園的時候,一路上都是碎石路,天晴時灰塵漫天,下雨時坑坑洼洼。當汽車駛過去的時候,行人都趕緊背過身,不是撲一層灰,就是撲一層泥。
“路邊大多都是土磚屋,那種磚又大又笨重,全是人工塑形燒制,上面搭一些青瓦,房子建得很矮,陰暗潮濕,屋內地面也不平整。”馬賽補充道,當地多山,一座山頭最多開墾出十幾畝左右的地,還缺少水源灌溉,種地賺不了多少錢。
近幾年,隨著藍莓產業的發展,村子里來了很多農技公司,開展家庭農場合作,帶動農戶科學種植,并參與分紅;另外還有如佳沃這類知名品牌,實施流轉土地,農戶為品牌種植,并賺取勞務費用。
云南紅河藍莓示范區是鑫榮懋果業科技集團在蒙自建設的佳沃藍莓基地,占地500公頃。園區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及藍莓種植采摘工作,每年產季用工數量超2萬人次。此外,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每年還能拿到每畝一千到兩千元不等的土地租金。
云南藍莓的經濟效益已經輻射到周邊7、8個村子,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合適工作,家庭月收入翻4倍,果農在致富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金鑰匙”。
現在,馬賽從城里一路開車進村時,走的全是干凈嶄新的水泥馬路,路邊蓋起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屋內大屏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都配齊,每間房都鋪了地磚。
有時一到大節日或者過年,村民會邀請他們這些種植專家去家里吃飯,品嘗當地有名的“壯家土八碗”,搞得好不熱鬧。“我們去得多了,都不好意思再去。”
然而最讓馬賽高興的是,是云南山地藍莓走出大山,被越來越多人看見。
京東銷售8000萬占比80% 彩云之鄉按下致富加速鍵
自2017年起,京東就開始關注尋覓云南藍莓的獨特風味。2019年,佳沃山地藍莓正式上線京東,成為云南藍莓在線上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
運用“趨勢洞察+精準運營”,京東高效連接云南藍莓和擁有潛在購物需求的消費群體,2022年云南藍莓賣出的4個億中,線上渠道占比1億,其中,京東就銷售了8000萬。而鑫榮懋集團作為京東的重要合作伙伴,2022年通過京東平臺銷售近20萬件佳沃藍莓,銷售額約2500萬元,產品好評率達到96%以上,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這是京東數智化供應鏈最直接,也是最真實的效果體現。
鑫榮懋相關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基于在京東的運營,我們能夠捕獲到最真實的市場需求,
園區改良種苗、規范生產條件、改進包裝等各個環節,都能沿著標準化的路徑不斷精進,在產業升級上實現突破。”
“在中國,賣什么吃什么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到蒙自五年,從一腔熱情到內心安定,馬賽深切感受到了中國農業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農村的變化。“我喜歡中國,我覺得這里可以給所有人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多更好的生活。”
事實證明,在我們看不到的遠方,看似風平浪靜的日子里,數字化正在深刻改變著這片土地的山與海,隨風潛入萬里河山,化成一筐沉甸甸的果子,農民的一個微笑。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提出:“鼓勵具備實體供應鏈基礎設施、運營經驗和數字技術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參與地標產業帶的供應鏈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產地電商供應鏈鏈主企業,提升產地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水平。”
作為一家新型實體企業,京東深入田間地頭,依托自身數據能力,用掌握的市場需求來幫助優質農產品實現“以銷定產”,并提供后續銷售、分揀、配送等供應鏈的一條龍服務,先后打造出江蘇宿遷霸王蟹、貴州修文獼猴桃、福建寧德大黃魚、云南小粒咖啡、寧夏鹽池灘羊等多個現代化農產品發展模式,加速實現“高質量農產品-消費升級-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正循環。
自2020年10月份啟動的鄉村振興京東“奔富計劃”,截至2022年10月份的兩年間已帶動農村實現產值約7000億元,有望提前實現三年產值超萬億的目標。在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以數智化供應鏈為動力的農業產業升級已經跨越山海、全面開花。
青山不語花含笑,流水無聲鳥作歌。一個個鄉村的奔富故事交織在一起,繪就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錦繡明天。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