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社會仿佛春日之野,生機蓄勢,萬物復蘇。
現在走出去,看到的是馬路上川流不息,不少同事說地鐵、公交車里的人更多了,我們也能看到街邊的門店大敞四開,商場恢復營業。經濟環境的回暖,讓促消費、穩就業雙雙迎來明朗預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32.8%,為經濟恢復發展增強后勁。就業市場也明顯回溫,我的企業家朋友們終于不再和我討論“裁員”的話題,而是重新聊起“如何招到合適的人才”。智聯招聘數據顯示,春節后首周求職人數同比增長19.1%,招聘職位數逐周上漲,以第一周招聘職位數為基數1,第四周的招聘規模指數已經達到1.28。
一切都在回歸正軌,但是為了讓促消費、穩就業之路走得更加堅實,我們還有一些堵點需要認清、打通。
“缺錢花”“不敢花”制約消費復蘇
智聯招聘在2022年底進行的調研顯示,2022年有19%的白領薪酬原地踏步,31.8%有所降低,僅有35.3%有所加薪,這和過去幾年每年都有40%以上漲薪的趨勢明顯不同。年初的時候,有一條熱搜很觸動我,重慶一家公司因為給員工每人加薪50元而道歉。同為企業管理者,我非常能理解這家老板的難處,經過三年環境沖擊,不少企業確實在“加薪”這件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個老板不過是35.3%中的一個。
企業難,職場人也難。一方面職場人面臨著未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大家的居住負擔仍然比較沉重,智聯招聘的數據表明,在職場人中,有30%的人需要用三分之一及以上的月收入支付房租,住房支出給人們造成了明顯的經濟壓力。最近,“提前還貸”又上了熱搜,很直接地說明居民消費目前仍然處于無力狀態,信心恢復需要時間。
“不敢花”主要是因為工資收入的不確定性,但也是由于目前的社保制度還不足以讓人們放手消費。如今我國傳統的福利體制被打破,新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完善。尤其是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制度滯后,智聯招聘和北大國發院聯合發布的《2022雇傭關系趨勢報告》顯示,在靈活就業比例較大的00后群體中,他們享受的年終獎、節日福利、體檢等企業福利均低于整體,他們的消費欲望遠遠低于其他人。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使許多人傾向于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崗位縮招、結構性錯配干擾就業穩定
穩住就業就能穩住消費。中國的就業情況究竟如何?很多朋友很困惑。一邊是在年初的新聞里看到江浙各企業都開著大巴到外地搶人。國家統計局也公布了就業指數,2022年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處在相對健康的區間;但另一邊,我們看到社交媒體上大量討論“青年失業率走高”,16-24歲城鎮青年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在去年7月達到19.9%的年內高點,考公數據屢創新高。中國是否面臨著巨大的失業壓力?
我們的研究表明,失業率整體可控,但存在結構性失衡。我國就業市場目前的核心難點在于部分行業和部分崗位人才“過剩”,而這些“過剩”的人才無法流入真正渴望人才的新領域。
大學生就業也存在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2023年春節后,應屆生中理工科求職者占比達到32.8%,他們的就業是相對輕松的,經管類占到46.5%,人文學科大約占17%,他們的就業則相對困難。
智聯招聘在各城市的調研報告還發現,城市間存在著人才分布不均問題,造成城市間供需差別拉大,一二線城市求職更難,而三四線城市招工更難。
比起整體失業率,結構性錯配的問題更值得重視和解決。
消費與就業共榮共損
消費與就業共榮共損,堵點的打通需要兩邊同時發力。一方面減少生活壓力,一方面提高就業質量。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正循環。結合近年來我國促消費穩就業的經驗,我建議短期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做出努力。
一是貫徹租售同權,讓消費能“硬氣”。住房是職場人最大的開支。需要進一步貫徹“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踐行“租售同權”理念,探索創新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服務模式,繼續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改善家庭的“資產負債表”,減少居民住房開支。
二是充實社保基金、完善新就業形態社保制度,讓消費有“底氣”。可以適度增發國債,以國債補充社保基金,并劃撥更多國有資產到社會保障基金中。建議出臺政策明確保障靈活就業者薪酬福利的細節條款,依照學歷、技能水平等建立階梯式薪酬制度及社保補貼制度,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得到應有保障。
三是增加公共服務崗位,發展新基建,穩定就業的“底盤”。在必要時可鼓勵國企、央企及事業單位合理增加崗位供給,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崗位。例如,面對中國逐步進入老齡社會的現實,可以在基層機構設置社群健康助理員、老年健康評估師等公共服務崗位,并通過持續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這些領域,形成可持續的就業機制。我們不必過于恐慌于老齡化,老齡化會創造大量的新就業。在日本,有大約10家和老齡化相關的上市公司。這些社會服務的新基建項目會催生新職位,能夠創造廣闊的就業空間,有助于短期內穩增長、穩就業。目前,已經有社會資金進入這些行業,加速這些行業的發展。
四是構建“大學生后教育體系”,彌合供需錯位,倡導回鄉就業。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但也是目前就業狀況最不穩定的一群人。鼓勵高校探索以新經濟為導向的“大學生后教育體系”,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指導,發展更符合新產業結構的技能,文科可以加強商科學習,商科可以加強理工科學習。這些繼續教育可以大大彌合供需的裂痕。同時,我們需要在全社會倡導新就業理念,鼓勵三四線城市出臺積極的引才政策,引導畢業生回鄉就業,形成更合理的人才流動秩序。三四線城市面臨巨大的機會,也是人才的洼地,應該鼓勵家鄉就業。
2023年將是促消費、穩就業的新的窗口期,推動這兩大經濟發展的“變量”為“增量”,將進一步使消費與就業順暢奔涌,掀起新的經濟大潮。智聯招聘將繼續扮演好服務者的角色,為促消費、穩就業持續貢獻力量。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