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半年時間,已經有超過24家公司傳出了跨界布局動力電池賽道的新動態。2023年上半年,至少有8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披露出海投建新生產基地計劃,新增產能超200GWh。
一批企業跨界進軍動力電池賽道,而一批國內電池企業宣布出海建基地。動力電池產業站在了分道揚鑣的分岔路口:要么出海,要么出局?
國內產能過剩,海外忙擴張
“我們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求的動力電池產能約1000GWh,目前行業的產能已經達4800GWh,出現嚴重的過剩。”日前,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公開警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從過去“少電、缺電、貴電”轉換到如今的電池產能過剩。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話題引發行業高度共鳴。業界目前普遍認為,由于企業前期建設了不少產能,導致現在車用鋰電池處于過剩狀態,鋰電材料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過剩周期。上游生產動力電池設備人士也表示,今年項目訂單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原因是越來越多人涌入動力電池行業,蛋糕就那么大,分蛋糕的人卻越來越多。
近年來,通過以技術換市場的方式,我國動力電池企業逐步蠶食市場份額,在全球動力電池占比逐步提高。7月5日,韓國咨詢機構SNE公布最新動力電池裝機排名,今年1-5月中國在前十強榜單中分別占據六家,中國企業的總市場份額達到62.7%,較去年同期提升逾六個百分點,日韓企業的市占率累計下降近四個百分點。
與國內緊張的情緒相比,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在海外卻是加快了擴張的步伐。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至少有8家中國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出海投建新的生產基地,新增產能超200GWh。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從國內卷向全球。
為何要出海?遠景動力執行董事、中國區總裁趙衛軍給出了答案。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到2025年,海外市場大約還有400GWh的產能缺口”。在美國,相關法案要求,車輛所搭載電池包比例需要逐年提升,2024年為50%,2024-2025年達60%,2029年則要達到100%。
海外市場需求增長帶來的巨大的機遇,讓中國動力電池制造企業選擇在海外建造工廠。7月5日,蜂巢能源發布消息稱,蜂巢能源在泰國春武里府是拉差市的模組Pack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年底完成建設。
行業巨頭寧德時代自2018年在德國圖林根州建立起第一座海外工廠生產鋰離子電池電芯,目前與海外客戶合作也持續深化。2022年7月、8月、9月福特汽車、奔馳、寶馬分別宣布加強與寧德時代的合作計劃。
據行業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部分海外布局情況:遠景動力在美國、西班牙、法國、英國、日本;蜂巢能源在德國、泰國;孚能科技在德國、土耳其;國軒高科在德國、越南、美國、斯洛伐克;億緯鋰能、中創新航、輝能科技分別在匈牙利、葡萄牙、法國建造了工廠。
動力電池產業國際化,掌握話語權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的全球新登記電池裝車總量同比增加52.3%,為237.6GWh。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的裝車量同比增加59.6%,以36.3%的市占率穩居全球首位;比亞迪裝車量同比大增107.8%,市占率16.1%,排名第2。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海都會一帆風順?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要真正實現國際化,還需要進一步掌握國際話語權。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伴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面崛起,作為標準化工業品、又屬于高技術附加值產品的動力電池能否在海外站穩腳跟,要從三個層面來看:
二是動力電池出海投資壁壘更高,動力電池企業海外投資建廠也為當地帶來了就業崗位,對當地經濟會起到拉動作用。
三是資本國際化,比如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相關公司開始選擇在瑞交所、倫交所上市募資,或者是選擇和海外公司合資、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又或是收購海外本土公司等。比如近期于瑞士證券交易所實現二次上市的欣旺達,這些都是國內產業資本走向海外的標志。
但是,從相關報道來看,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在積極制定自己的相關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要想在海外市場大展拳腳,還需進一步爭取更多的國際市場話語權,打贏“標準阻擊戰”。
當地時間6月14日,歐洲議會通過《新電池法》的協議,一旦完整版本的《新電池法》生效,2027年以后電池碳足跡不能滿足閾值的要求,新能源汽車就不能在歐盟銷售。包括中國電池企業在內的電池制造商若要在歐洲市場銷售電池,將受到更嚴格的環境和盡職調查要求。同樣在6月,美國三大電動汽車制造商統一充電標準,福特、通用加入特斯拉北美充電標準。
小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內卷甚至洗牌,是市場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該出局的企業終歸要出局。如果不從核心實力上提升自己,不能掌握國際話語權,在國內卷不過,跑到海外市場去也終將出局,差別只在于爭取了一段茍延殘喘的時間。與其想方設法在海外市場“賭機會”,不如拿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和決心,與強者同行,腳踏實地地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做好產品和服務,讓別人“出局”。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