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具體來看,雙方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向上,為用戶創造更加美好的消費出行體驗,助力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不難看出,長安與吉利的這次“握手”,所涉及的范圍還是相當廣泛。相比起不少車企雙方合作僅僅涉及三電、底盤架構、平臺等,長安與吉利這次的合作可謂是極有“深度”,已經超出了單純造車的范疇。
有不少網友翻出長安與吉利此前的“舊賬”,表示不看好此事。并且從銷量來看,兩者也是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沒必要與對手分享自己的成果。確實,兩者在今年2月份的確因為吉利銀河的抄襲問題,在法律上掐了一回架。
并且在上一年的銷量上,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銷量為187.46萬輛,吉利汽車銷量為143.29萬輛。從規模上看,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去年的分列二、三位,如此強大的實力面前,似乎沒什么合作的必要。
業內人士猜測,是比亞迪在銷量上的氣勢如虹,倒逼著二三位的長安和吉利有所長遠顧慮,因此拋開之前的“恩恩怨怨”,選擇合作。
更有網友表示,兩者的合作有點“空”,沒有看到一個具體的發力點以及合作的意義所在。而事實上,作為兩家自主頭部車企,每一步的合作需要磨合的東西可謂相當之多,因此在具體合作之前,相同的共識才是更為重要的存在。
缸哥認為,吉利與長安雖然在造車上互有長短,但智能化、新能源動力、出行這三項對于他們來說難度不大,更多需要的是資金的投入。即便雙方不合作,在極氪X以及阿維塔11上,消費者也可以看出在智能化領域兩家大廠已經走在相當尖端的位置,因此重中之重,顯然就是新能源領域國內的銷量以及打開海外出口的增量。
在新能源市場上,雖然兩者發力迅速,但相比于比亞迪來說還是略微滯后。2022年,長安汽車的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突破27萬輛,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則為32.87萬輛。在新能源滲透率超出28%的情況下,很顯然兩者還是沒有追上滲透率。
另外,在海外出口上,上汽集團以及奇瑞集團依然排在吉利以及長安之前。而2022年我國出口已經破300萬的利好下,所有廠商對于出口只會抱著更積極的心態。
毫無疑問,海外出口已經逐漸從零售模式轉為“訂閱”模式以及進行海外建廠。而從出口1.0時代到2.0時代,需要的是更多的“鈔能力”。而吉利和長安抱團取暖,則有機會在海外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在一些海外市場做到迅速的切入。
目前來看,如果簡單將這件事情理解為1+1>2還是為時過早。協同效應的確能切實為雙方解決資源壁壘,并且能夠更快鋪開市場,但同時雙方更需要思考的是此次戰略合作,如何能夠實現深度融合,同時不出現互相“排斥”的現象。
網友評:
理想主義LZX:雙方從激烈紛爭到戰略合作,還不足三個月時間。吉利與長安“結盟” 自主品牌頭部競爭格局或迎巨變。
吐槽第二罪:這就叫格局,前腳打架沒多久,現在就強強聯合,還要是最高規格的合作,這反轉真叫人受不了。
ZXCYLL:這是真正的“雙愛雙殺”嗎?!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