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銷量預估數據顯示,11月特斯拉交付量突破10萬輛,環比增長約40%,同比增長89%。上海超級工廠前11個月已交付超過65萬輛汽車。
自投產以來,上海超級工廠已逐漸成為特斯拉全球重要的“出口中心”,11月出口達21127輛。上海超級工廠在持續實現本地化供應的同時,還推動了“中國制造”的出口。
事實上,和特斯拉一樣,近年來不少外資汽車企業在華營收和銷售額都實現了持續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2020年,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外資企業營業收入從36904.8億元增加至43418.4億元,利潤總額從3511.6億元增長至3522.7億元。雖然營收利潤率從9.5%下降至8.1%,但明顯高于全國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企業。同期,外資汽車制造業企業的人均營業收入從224.3萬元/人增長至288.3萬元/人,遠超同行業企業從168.3萬元/人增至195.7萬元/人的平均增長水平。
汽車制造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和放寬對外資企業投資汽車領域股比限制,中國市場對外資汽車企業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持續出臺的汽車產業升級政策也引導著外資汽車企業轉型升級。
2021年以來,中國相繼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以及汽車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等領域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對汽車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提出了支持汽車龍頭企業建設智慧供應鏈協同平臺、開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行動等要求。這些都為外資企業開展汽車制造的智能化改造指明了路徑。
聚焦新能源汽車領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圍繞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領域,在推動鋰電池成本持續下降以及梯次利用產品推廣應用等方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外資企業對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領域的投資。
不僅如此,近年來,更加公平健全的行業制度規范也不斷優化了外資企業的發展環境。健全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政策、出臺汽車數據處理規范、制定智能網聯汽車標準規范等措施,不僅確保了內外資企業享受平等待遇,還保障了外資企業合規經營,促進了外資企業合規發展。其中,《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對此前的“雙積分政策”進行了修訂,放寬了關聯企業的認定要求,允許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的整車企業間轉讓積分,使得外資及合資企業能夠通過積分轉讓的方式與內資企業平等競爭。
近年來,為降低成本,提升供應鏈運作的安全與效率,跨國汽車整車企業紛紛通過零部件采購本土化或者投資本土汽車科技企業等方式,完善在華汽車供應鏈布局。
在分兩步取消外商投資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限制和股比限制后,在“雙碳”目標以及企穩向好的汽車市場驅動下,一批外資整車制造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和布局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車成為外商投資的新增長點。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后,一個由99.9%的中國人組成的本土化團隊,以超過95%的產業鏈本土化率,推動了包括各項關鍵零部件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備發展。“現在上海超級工廠正在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構建世界領先的完善產業結構和強勁消費潛力,環繞著上海超級工廠,長三角多地的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正在加速聚集。”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說。
11月底,通用汽車中國宣布,公司將于2025年年底前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15款基于奧特能平臺的電動車型,并于明年推出全新軟件平臺,全面加速推進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發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